企业信用评级基本方法

企业信用评级基本方法

企业信用评级是用一个简单的符号系统,给出受评企业信用风险程度的意见。企业信用基本评级方法是在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信用评级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开发形成的。

一、企业信用评级的基本思路及框架

企业信用评级的核心是充分揭示受评企业的信用风险,为此,需要对影响受评企业未来偿付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基本思路是从信用风险的内涵出发,以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量和其它现金来源对债务的保障程度为落脚点,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环境、产业发展趋势、政策和监管措施等外部因素和企业基本经营与竞争、管理素质、发展战略和财务状况等企业内部因素以及其它特殊风险事项的影响,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对受评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以及所在行业的信用风险特征的对比,根据我公司信用评级操作体系,对受评企业的信用风险做出判断,给出信用等级。

企业信用评级的基本思路及框架见图1。

  

二、评级要素

从上述评级思路及框架可以看出,企业信用评级的基本要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主要关注宏观经济环境运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及国际金融环境对评级对象所处行业、原料供给、产品或服务的供应以及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国家现行政策法规和监管措施对行业和受评企业直接或间接影响。

1、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受评企业生存、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居民收入水平和资金使用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和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如果宏观经济运行趋好,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将提高;如果国家采取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紧缩银根,企业的投资和经营会受到影响。在经济周期处于上升阶段或在提高居民收入政策的作用下,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如采取调整利率水平、实施消费信贷政策、征收利息税等政策,居民、单位的资金持有成本将随之变化。在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时候,要分析宏观经济发展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宏观经济对企业所属行业的影响。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国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政府积极投资于能源、交通、住宅等国家经济公共基础行业,从而刺激相关行业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实施紧缩财政政策将使过热经济受到控制,预示未来经济将减速增长或出现经济衰退。货币政策一般分为紧货币政策和松货币政策。央行通过适当的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达到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并以此影响经济的运行。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总需求不足,采取松货币政策;在经济扩张时,总需求过大,采取紧的货币政策。此外,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也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分析宏观政策的时候,要分析宏观政策的实施对企业所属行业的影响。

3、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

产业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机制。产业政策可分为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区域布局政策。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产业政策具有导向作用,它可以调整商品供求结构实现市场上商品供求的平衡,可以通过差别利率等信贷倾斜政策对资金市场进行调节使资金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可以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促进区域市场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发育和形成。国家现行产业政策和其它相关政策法规是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监管政策和具体措施的变化及其可预测性直接影响到企业所处行业的结构调整、竞争状况和发展潜力,从而对企业未来偿付能力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在分析产业政策时,要判断产业政策对企业及企业所属细分行业的影响。

4、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分析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会通过汇率等多种途径影响我国的经济运行质量。一般而言,汇率上升,本国产品竞争力增强,出口型企业将增加收益,进口商品价格提高,也导致资本流出本国;汇率下降,依赖于进口的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将受损。此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也会通过宏观面和政策面间接影响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对国际金融市场环境的分析,要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而分析对行业所造成的影响。

注意:宏观环境分析最后要落足于对受评企业所处行业、上下游行业以及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二)行业分析

受评企业作为某一行业的参与者,其面临的经营风险大小取决于行业的整体状况。评级需要重点关注受评企业所属行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产业组织和集中化程度等方面,并分析以上因素对受评企业经营状况及偿付能力可能造成的影响。

1、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即行业处于增长、稳定或衰退阶段。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内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不同。一般来说,处于增长阶段的行业竞争相对较弱,市场空间较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集中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处于稳定阶段的行业,由于竞争比较激烈,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往往与产品的细分程度和成本优势有关。通过发展阶段分析,判断行业整体的供求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行业的竞争状况、竞争方式和竞争范围。竞争状况可以分为高度竞争、有限竞争、寡头垄断或完全垄断等。高度竞争的市场状况一般表现为无数企业相互竞争,其中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寡头垄断一般体现为市场往往为少数几家企业所控制。行业竞争的方式,如价格、产品质量、销售渠道及销售网络、产品概念或形象、产品细分程度、服务等。竞争范围可能是全球的、全国的、区域的或没有竞争对手。竞争程度、竞争方式不同的行业,其行业内部的获利能力相差很大,获取现金流的能力也会因此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3、行业是资本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还是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企业的成功要素往往与筹资渠道、现金生成能力有关。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一般利润空间不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取决于劳动力成本或劳动市场状况。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企业的盈利空间很大,但市场风险较高。

4、行业的投资和财务特性。通过分析行业的资本规模、融资模式、负债水平和投资模式,考察行业的投入产出的特性。初始投资的规模、持续运营费用、最终产生状况和再投资等因素会对行业的现金流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整个行业的普遍特性,考察单个企业的特征。单个企业随着其市场地位和经营能力的不同,其最终现金流的产出水平和波动状况也会有较大差异。

5、行业进入或退出难度。行业进入的难易程度决定行业竞争水平。如果市场障碍少,原有市场参与者的竞争优势将很快丧失。市场进入主要受规模经济性、市场营销渠道和法律法规等因素影响。行业退出的难度在信用评估中一般表现为企业的经营前景不佳,很大的行业转型机会成本对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一般来说,专用设备、厂房占企业资产额较大比例的企业退出难度大。

根据前面的各项分析,依据行业特点选取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要素,以准确、真实反映企业的风险特征。如以价格竞争为主的行业,其决定因素主要是成本控制能力;以产品质量竞争为主的行业,其决定因素可能是质量管理水平;以销售渠道及销售网络竞争为主的行业,其决定因素则可能是区域、产品销售的增长水平。

注意:行业分析最终要落足于对受评企业战略规划、经营竞争、资产质量、获利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三)受评企业经营管理分析

受评企业经营管理分析主要包括对受评企业基本经营与竞争地位(企业经营业务范围、产品和客户的多样化程度、竞争优势和弱点、竞争策略等方面)、管理层素质与管理能力(包括公司治理、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组织结构及相关管理制度等)等方面的分析。

1、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

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股权结构和组织机构,对企业的经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的股权结构和组织机构是怎样的,这种结构如何作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企业经营和竞争能力产生的影响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进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何种作用,这些分析能够使我们认识组织结构如何作用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在该部分,我们需要分析受评企业的股权结构、受评企业在集团中的位置、集团各企业间的控制关系等情况,股权结构可能给受评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分析受评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的情况,评价受评企业组织结构是否健全、部门设置是否合理、机构运作是否顺畅,分析组织机构的设置对受评企业经营活动产生何种影响;分析受评企业决策机制方面的情况,评价受评企业决策机制能否有利于受评企业迅速对变化的市场做出正确的反应。

2、经营战略

高层领导的经营理念对企业各种资源的获得和运用起着根本的作用,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目标、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关系。因此,经营战略和管理水平是预测受评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及风险程度的重要依据。企业在市场中都有其竞争优势和劣势。不切实际的盲目扩张战略可能会导致企业过度举债,进而加大其信用风险。过于保守的战略又可能令企业错失发展良机,从而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将企业战略与管理分析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方面的分析建立在对受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访谈的基础上,以定性分析与经验判断为主。

战略定位:主要考察高层领导的经营理念,企业是否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发展战略的合理性和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可能影响,以及实现既定目标的可行途径等方面。

竞争战略:从竞争角度,企业通常可以采取总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和市场细分战略三种战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评级人员可以通过与企业高层领导交流来判断企业采用哪种类型的竞争战略,以及该战略对企业的有效性。

经营战略:经营战略与企业资源的关系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经营战略是充分利用原有企业资源,如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或降低未使用设备占用率。第二个层次的经营战略是对企业资源进行结构性调整,如利用现有设备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多元化经营等。第三个层次的经营战略对企业资源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即企业整体转型。一般来说,基于企业人力、财力、厂房设备等资源优势的经营战略风险较低;而没有建立在自有资源优势基础上的经营战略风险很高,往往是注定要失败的。

3、管理能力

主要考察受评企业实现既定战略和目标的能力,包括管理层的人员组成结构,核心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经验水平、以往业绩的好坏和稳定性,受评企业的机构设置是否高效并适应战略需要等。另外,还要分析受评企业的财务制度和内控机制是否充分合理。对财务制度需要考察是否做到总、分公司之间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财务收支是否做到两条线管理等。内控机制的评估侧重于制度的完备性、执行力度与效果、监督程序、以往发生重大内控问题的情况等。

4、业务经营能力

业务经营能力是评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受评企业的长期经营成败和利润水平。对受评企业的业务范围、产品类别、分销体系、业务组合分散程度及相应的经营策略等进行评价,了解受评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和劣势。具体来说应考察以下因素:

产品质量及其多样性:产品是企业最终产出的具体表现,也是企业实现价值回报的物质载体,因此产品的分析是企业竞争能力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产品质量及其多样性部分,需要分析产品的质量,将企业产品的特性质量指标与行业标准或其它企业的同类型产品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分析产品的组合,了解企业提供产品的广度和深度等情况,并与同行业比较,从而判断产品多样性的水平。

市场份额:了解整个企业和主要产品的市场份额大小、增长情况及成因。通常,如果高市场份额是企业具备的相对竞争优势的结果,那么持续性的高市场份额有利于企业获得高信用评级。然而,如果高市场份额是通过单纯降低价格而获取的,则高市场份额可能增加风险程度,不一定有利于信用评级。

客户关系:企业作为产业链中的一环,其生产经营的展开与上下游客户的配合密不可分。一般地,处于产业链中强势地位的企业,往往会得到上下游客户更多的支持,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在客户关系部分,需要分析企业主要供应商和主要产品销售客户的构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判断企业客户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情况,同时判断企业对客户是否过于依赖;关注客户与企业之间资金占用的情况,从而判断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物流便捷性:在物流便捷性部分,我们了解目前企业所采用的物流模式,结合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判断该物流模式是否能较好地支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物流成本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渠道建设:渠道建设的好坏往往意味着企业产品能否最终转换成利润,渠道建设是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要素之一。在渠道建设部分,需要获取企业在市场网络、市场渠道等方面的建设情况,通过与其它竞争对手比较,了解企业渠道建设的水平,判断该渠道建设是否有利于企业促进现有产品的销售、保障产品销售后的资金回笼。

技术设备:在技术设备部分,需要了解企业生产工艺,判断该生产工艺先进性如何,是否带来了产品成本或产品质量的方面的优势;了解设备的生产规模,与同行业其它企业比较属于什么档次;了解设备的新旧程度,设备太新会产生磨合期问题,太旧则导致生产不稳定,短期内也将产生大量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了解设备的开工率,过高则意味着产能的饱和,过低则意味着生产设备未得到充分利用。

研发能力:实际上,优秀的企业为了继续保持自身的优越性,都会在研发方面大量投入,从而与落后企业拉开差距,因此研发能力是判断企业竞争能力强弱的重要信号之一。在研发能力部分,需要了解企业研发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研发设备的情况,从而判断企业研发的基础实力强弱;分析企业在研发经费上的投入情况,判断企业对于研发的重视程度;了解历史研发情况,包括研发转换情况以及新产品、新工艺为企业带来的利润增长(包括收入增长和成本下降两方面),从而判断企业研发的实用性如何。

关联交易: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关联交易,这时就必须做专门的关联交易评价,因为这类交易很可能会影响企业资产变现能力、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在关联交易部分,需要分析关联交易的对象、内容和关联交易在受评企业采购和销售中的比例,判断关联交易对受评企业的重要性和受评企业对关联方的依赖程度;比较关联交易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分析关联交易对受评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比较关联方与非关联方在结算方式上的差异,分析关联交易对受评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分析关联方与受评企业之间资金占用情况,判断关联方对受评企业整体现金流的影响。

质量管理:质量是产品的命脉,而产品是企业生命,因此质量对于企业而言意义重大。在质量管理部分,要了解受评企业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判断受评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以及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判断质量管理制度及其执行是否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利于产品质量稳定等。在评价过程中,可以以产品不良率、受评企业是否获取相关的质量管理认证等产品质量指标为核心,考察受评企业在这方面的综合表现,进而分析其如何对受评企业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的作用。

品牌:品牌也是评价企业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品牌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品牌知名度综合反映了产品在质量、性能、服务等方面的水平。在某些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名牌产品往往伴随着超出平均水平的利润。

(四)财务分析

以受评企业过去3-5年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等财务报表为基础,通过对有关财务指标的定量分析,结合影响受评企业未来偿付能力各种定性因素的分析,对受评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其它现金来源和债务结构进行预测,并将其与行业水平、评级标准和历史纪录相比较来评价受评企业的财务实力状况、揭示受评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分析以定量分析为主,但对各种指标解释和运用都与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行、经营风险分析等定性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互验证、相互说明。对受评企业的财务分析一般包括资本结构、流动性、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等方面。

1、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受评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一般来说是指受评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构成比例,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受评企业的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对资产的分析包括: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占资产的比率、固定资产中经营性固定资产和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比率、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购置时间、技术水平、市场价值等等,以此来判断固定资产的质量。对负债的分析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率、银行借款和非银行借款的比率、主要债权银行、借款期限、银企关系、在银行的承诺未贷额等等,以此来判断受评企业的偿债压力。由于负债的节税作用,适度的负债对于受评企业降低筹资成本具有财务杠杆的效应,适当的资本结构能有效利用负债来提高受评企业收益、规避风险,大大降低受评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而过高的资本结构存在较大风险,过低的资本结构则不能有效利用非自有资金。

主要分析指标:

资产负债率 = 负债总额/总资产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对于不同的行业,合理的区间范围不同,可以与行业指标比较确认企业该指标是否合理。负债率较低,说明企业的经济实力较强,负债较少,资金来源充足。但适度举债对于企业发展及规模扩大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负债率过高,利息负担增加,偿债风险也随之增加。负债率是否过高,还要和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分析。一些高成长的企业,可能在其能力范围内,通过举债来扩大生产规模,投入到高报酬、高现金流的项目中,虽然其资产负债率偏高,但从长远看,它是有偿债能力的。

债务资本比率 = 总有息债务/资本化总额

其中:总有息债务 = 长期有息债务 + 短期有息债务+其他应付款;资本化总额 = 总有息债务 + 所有者权益 + 少数股东权益 + 递延税款贷项

债务资本比率可用于衡量企业可运用的所有资本中债务融资所占比例。当债务资本比率较高时,企业将负担较多的债务成本,并经受较多的负债作用所引起的收益变动的冲击,从而加大财务风险;反之,当债务资本比率较低时,财务风险就小。

长期资产适合率 = (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

长期资产适合率反映企业长期的资金占用与长期的资金来源之间的配比关系。指标值大于1,说明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充足,短期债务风险小。指标值小于1,说明其中一部分长期资产的资金由短期负债提供,存在难以偿还短期负债的风险。

流动资产构成比率=流动资产/总资产

固定资产构成比率=固定资产/总资产

流动资产构成比率和固定资产构成比率可以说明企业主要资金的占用情况。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两部分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是不一样,因而这两个比率有一定的差异。对一般制造企业来说,由于流动资产的获利能力一般比固定资产较低,持有的流动资产是企业用来支付和周转的,因此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不宜过大,而企业持有的长期资产是用来创造价值和利润的。因此资产的结构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当一个企业可以在不改变总资产规模,而通过压缩流动资产,增加长期资产的方法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这是企业具备成长潜力的信号。

2、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是指企业资源满足短期现金需要的能力,是企业在任一时点的现金充足度的体现,反映了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性与企业流动资产的构成、质量、变现能力、流动负债的构成、流动负债的数量和期限匹配程度密切相关。

主要分析指标: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表明单位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保障。该指标主要考察企业短期债务偿还的资产保障能力,在这个比率的分析过程中需注意流动资产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对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大量积压过时的库存商品、其他应收款、大额其他流动资产及待摊费用应做出具体的说明,以考察流动资产的质量及变现能力。另外在分析过程中对于流动比率过低或过高的情况,需结合被评企业整体债务水平和长短期债务的比率构成进行分析,深入分析被评企业长短期债务是否失调及其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速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存货) / 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主要考察企业流动资产的及时变现能力以及应付突发债务危机的能力。将流动资产中不能及时变现的部分扣除之后,与流动负债的规模进行比较,可以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能力需结合速动资产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对一些变现能力较强的库存也可以考虑。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是在速动资产的基础上扣除了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而得。一般认为现金比率越高越好,这是最保守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年初末平均应收账款+年初末平均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主要考察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应收账款回收问题反映资产价值的下降,需结合企业的赊销政策进行分析,也可从侧面反映企业销售政策的操作执行状况及收账措施的执行情况。

存货周转天数 = 360/(主营业务成本/年初末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主要考察企业存货的质量,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存货运转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这个指标分析受评企业的进销运作是否正常,判断受评企业的商品有无积压,销售是否通畅。以此来衡量和评价受评企业的存货管理政策、进货量控制、商品积压情况。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天数越小越好。存货周转天数小,说明存货的流动性较好,存货的管理也具有较高的效率,销售形势也好。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360/(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免费使用供货企业资金的能力。通常来说,在债权人的允许范围内,受评企业会充分运用这样一笔资金在本单位的占用。该指标值应当适度,不能过长,如果过长,则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佳从而无力清偿货款;如果过短,表明管理者没有充分运用这样一笔流动资金。

3、盈利能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企业偿还债务的现金最终来源于企业自身经营盈利,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决定企业获取现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是分析企业现金流的基础。因此,盈利性在判断受评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时十分重要。

主要分析指标:

主营业务利润率 =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要考察主营业务对企业盈利的贡献,是判断企业核心竞争力、长期盈利能力的关键。对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分析还可以判断企业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的承受能力。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率随行业的不同而高低各异,但同一行业的毛利率一般相差不大。

营业利润率 =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营业利润率也是考核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它比主营业务利润率更全面,考核了全部经营业务的获利能力,还将期间费用纳入支出项目从收入中扣减。

总资产报酬率 = EBIT / 年初末平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报酬率是反映企业盈利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可以用该项指标与企业历史水平、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和本行业内先进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企业综合效益水平的高低。该比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的效益越高,否则相反。

净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 / 年初末平均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所有者的获利能力,该指标应该和总资产报酬率一起进行分析。净资产收益率是从所有者角度来考察企业盈利水平高低的,而总资产报酬率从所有者和债权人两方来共同考察整个企业盈利水平。在相同的总资产报酬率水平下,由于企业采用不同的资本结构形式,即不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例,会造成不同的净资产利润率。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所有者的收益越高。

4、现金流

现金流分析的核心是考察企业自由现金流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与债务的匹配程度,从而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要计算和分析其自由现金流量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对自由现金流量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趋势、主要影响因素和风险点做出分析和判断,并判断客户未来年度的偿债能力。

主要分析指标:

总债务/EBITDA

其中:总债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EBITDA=营业利润+折旧+摊销+财务费用

该指标考察企业需要以现金偿还的全部负债与企业1年内生产经营性现金流的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企业现有的负债在理论上需要多少年才能全部还清。如果该指标过高,说明企业存在较大的长期偿债风险。

经营现金流利息保障倍数(倍)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利息支出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经营现金流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该指标主要考察被评企业通过正常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对借款利息的保障能力,需结合受评企业的投融资政策、长短期债务的比例和被评企业财务杠杆的利用能力,分析受评企业充分保障利息支付的基本情况下,其资金运作能否满足受评企业发展的需要。该比率只能反映受评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和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受评企业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

经营性净现金流/流动负债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期初流动负债+期末流动负债)/2)

经营性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能力的。该指标充分体现了受评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受评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用该指标评价受评企业偿债能力较为谨慎。

经营性净现金流/总负债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期初负债总额+期末负债总额)/2)

经营性净现金流/总负债的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受评企业全部负债能力的。该指标考察受评企业的全部负债需要用多少年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来偿还,直观地反映出受评企业偿还全部负债的实际能力。

EBIT利息保障倍数(倍)= EBIT/利息支出 = EBIT/(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其中:EBIT = 利润总额 +列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

EBIT利息保障倍数考察发债主体的盈利对债务的保障程度,用以衡量受评企业由税前息前纯利润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倍数越高,表示债权人受保障程度越高,亦即债务人支付利息的能力越高。拥有较高的、稳定的利息保障倍数的企业,通常可以比较容易进行债务融资。

EBITDA 利息保障倍数(倍) = EBITDA / 利息支出 = EBITDA /(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该指标主要考察受评企业通过正常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对借款利息的保障能力,需结合受评企业的投融资政策、长短期债务的比例和受评企业财务杠杆的利用能力,分析受评企业在充分保障利息支付的基本情况下,其资金运作能否满足受评企业发展的需要。

综合以上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对受评企业主体信用质量的判断。

(五)特殊事项风险

特殊事项是指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对企业的影响都难以用一般的信用分析工具预测,属于事先不能合理预测的因素。如购并、事故、特殊市场因素变动等。事件风险将导致信用级别骤降,甚至违约。辨别特殊事项较多的企业和行业是必要的,比如重组事件多的行业将普遍获得较低的信用评级。

(六)其它保障

政府的直接援助、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支持协议等也可以为受评企业的偿债能力提供程度不一的保障。

综合以上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受评企业的信用状况做出判断。